摘要:科技行業正處于快速發展和變革的時期,華為作為全球領先的科技企業,在5G通信、人工智能、物聯網等多個前沿領域都有著深厚的技術積累和廣泛的產業布局。
5月6日,A股市場整體呈積極態勢,三大指數集體高開高走,在眾多板塊和概念中,華為概念表現格外亮眼,成為引領市場上漲的核心力量之一。截至收盤,華為板塊指數(885806)上漲3.55%,華為盤股板塊指數(886094)上漲5.28%,華為歐拉板塊指數(885982)上漲4.73%,華為鯤鵬板塊指數(885980)上漲4.12%,華為鴻蒙板塊指數(885923)上漲4.48%。
其相關個股也掀起了一波強勁的漲勢,九聯科技、天源迪科、狄耐克、巖山科技、普天科技、南天信息、常山北明、華勝天成、掌閱科技、中恒電氣、雪人股份、深圳華強、豫能控股等多只成分股漲停,吸引了大量投資者目光。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華為概念在5月第一個交易日出現如此強勁的漲勢?
開發者大會即將召開
從消息面來看,華為開發者大會的即將召開成為重要的催化劑之一。
據悉,華為已經官宣,開發者大會HDC·2025定檔于6月20至22日召開,屆時新版鴻蒙系統將正式亮相,這一消息無疑給市場帶來了極大的想象空間。
在當前科技競爭日益激烈的背景下,華為鴻蒙系統的每一次升級和迭代都備受關注。供應鏈人士透露,大會期間華為不僅會展示 HarmonyOS 6的新特性,還將全面公布HarmonyOS 5.1,且這將是一次重大版本升級,有望快速覆蓋當前純血鴻蒙設備。
作為原生鴻蒙開啟后的第二個版本,HarmonyOS 6在眾多軟件廠商的攜手推進下,其生態系統已逐漸趨于完備。HarmonyOS 6有望依托鴻蒙的獨特優勢,開發出更多新功能。在安全性與流暢性等方面,其性能也將得到進一步優化,從而帶來更優質的體驗。
據之前的統計數據,華為鴻蒙系統在中國市場的份額已經超越了iOS,盡管距離安卓仍有差距,但發展勢頭迅猛。此次新版鴻蒙系統即將發布的消息,無疑激發了市場對華為生態進一步擴張的樂觀預期,進而引發了資金對華為鴻蒙概念股的追捧。
產品銷量提升
華為在手機、汽車銷量的再度沖高,也為其概念板塊的上漲奠定了基礎。
根據市場研究機構Counterpoint公布數據顯示,2025年第一季度中國智能手機銷量同比增長2.5%。華為以19.4%市場份額位列第一,銷售額同比增28.5%,創2021年以來最高份額。
五一期間,“國補”政策持續刺激消費電子市場,部分華為門店在五一期間針對特定手機產品的優惠力度較大,例如華為Pura70 Ultra在5月1日至5月3日期間直降一千元,原價7499元的12GB+512GB配置降價后為6499元,部分型號疊加國補還可再減500元左右。
總體來看,華為在五一期間的促銷活動和市場策略有效刺激了消費,提升了銷量和市場份額。
在汽車領域,華為參與打造的鴻蒙智行表現亮眼。
五一期間,鴻蒙智行全系車型累計大定超2.2萬臺,較去年同期翻倍增長。其中,5月4日全系車型訂單量超1.6萬臺,5月3日也超1.25萬臺。特別是2025款問界M9,上市僅43天,訂單量就突破了5萬臺,展現出極高的市場認可度。
走在行業前端
從行業發展趨勢來看,科技行業正處于快速發展和變革的時期,華為作為全球領先的科技企業,在5G通信、人工智能、物聯網等多個前沿領域都有著深厚的技術積累和廣泛的產業布局。
其中,華為在5G基站、光傳輸設備、核心網等傳統優勢領域具有深厚積累,其5G標準提案和核心專利數量上均居全球首位,成為5G技術標準制定的關鍵推動者;華為消費者業務涵蓋智能手機、平板電腦、可穿戴設備等,盡管面臨外部制裁,華為仍在國內折疊手機市場占據半數份額,2024年以37.8%的銷量份額超越蘋果(37.1%),登頂中國4000元以上高端市場;華為云服務在全球范圍內擁有多個數據中心,2025年一季度市場份額提升至12%,躋身行業前三;華為還為政府、金融、交通、能源等行業提供ICT解決方案,包括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產品。2024年年報顯示,華為企業業務收入已占總營收30%以上。
據CCTV國際時訊,當地時間4月30日,美國英偉達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黃仁勛在回答有關華為芯片技術問題時表示,“華為毫無疑問是全球最強大的科技公司之一,在計算技術、網絡技術和軟件能力方面強得令人難以置信,擁有推動人工智能(AI)發展的所有必要能力。”
投資者普遍認為,投資華為概念股,不僅是投資華為一家企業,更是投資整個科技行業的未來發展趨勢,這種行業發展的長期邏輯也在一定程度上支撐了華為概念板塊的持續上漲。
資金積極流入
從市場資金流向來看,主力資金和北向資金對華為概念板塊的青睞也是推動其上漲的重要因素。
以常山北明為例,作為華為概念股中的“老妖股”,5月6日以10.02%的漲幅強勢封板,報24.82元/股,單日成交額達62.48億元,換手率16.36%,主力資金凈流入6.90億元。
常山北明作為華為多領域核心戰略伙伴,其主力資金大幅流入直接印證了市場對華為生態價值的認可。公司不僅在智慧城市、央國企數字化轉型、金融信創等領域與華為深度聯合方案打造,還圍繞華為鯤鵬、昇騰產業布局,合力共建產業生態,基于華為盤古大模型積極拓展智能機器人、數字人等智慧應用解決方案,打造了百余項聯合解決方案。此次資金流入彰顯了市場對華為生態技術協同性、商業落地性的雙重肯定,為華為概念股注入強心劑。
此外,這一現象可能引發資金對華為概念股的連鎖反應,例如推動智譜AI、華為HMS等概念股聯動上漲。同時,北向資金(如瑞銀、美林、巴萊特)已進入常山北明十大流通股東名單,其資金動向可能進一步引導海外資金關注華為生態,擴大板塊資金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