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創源股份6年前落子產能出海,在2019年公司決定在東南亞等國家設立生產基地,其戰略意義非凡。
6年前不徐不疾下出的一步棋,如今方顯其妙。
近日,美國再次宣布對進口自中國的商品加征10%的關稅,這對國內的出口型企業很不友好。創源股份在6年前已經決定尋求產能出海,在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設立生產基地。這個決定返回來看無論是對比同行業,還是對比國內其他行業的出口型企業,明顯“棋先一手”。
破了關稅的局
從創源股份的營收區域構成數據來看,北美市場尤其是美國市場一直是公司第一大銷售市場,在其營收版圖中的地位堪稱“中流砥柱”。在2021年至2023年期間,創源股份在北美洲實現營收分別為11.74億元、11.64億元、11.63億元,營收占比分別為84.90%、88.24%、85.57%。
2024年上半年,創源股份在北美洲的營業收入為7.12億元,營收占比依舊維持在85.65%的高位。長期以來,創源股份深耕美國市場,出口業務表現穩健,并且美國市場對創源股份的業績貢獻較大。
近日,美國宣布對進口自中國的商品加征10%的關稅,市場擔心這將對創源股份等出口型企業造成負面影響。不過,覽富財經網發現,創源股份早在2019年就開始布局越南基地,將生產基地部分產能外移至東南亞地區。此舉已成為創源股份破解關稅困局的關鍵舉措。
據了解,布局東南亞地區具有諸多優勢。首先是從東南亞國家出口到美國的產品可以享受較低的關稅待遇。創源股份將生產基地設立在東南亞,其生產的產品從東南亞出口到美國,就可以避開美國加征的高額關稅,從而保持其產品在美國市場的競爭力。
其次,東南亞地區擁有豐富且廉價的勞動力資源。此外,東南亞地區的土地成本相對較低,當地政府也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吸引外資企業入駐。這些因素都為創源股份在東南亞的投資建廠創造了有利條件。
創源股份通過將產能外移至東南亞,為公司在復雜多變的國際貿易環境中找到了一條生存與發展的新路徑。
破了自己的局
長期深耕一個區域市場,總會存在一個飽和度的問題。創源股份也要通過開拓新市場來實現持續發展,突破自我,這個局怎么破?
隨著全球經濟發展和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創源股份已經意識到,僅僅依賴單一市場恐難以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因此,該公司制定了更為積極的市場拓展戰略。創源股份已經邁出了這一步,日前在調研活動中透露,公司計劃將加大在國內、東南亞以及歐洲市場的拓展力度。
國內市場作為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之一,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KBV Research數據顯示,預計到2030年,中國文具用品市場規模將繼續增長至210.91億美元。東南亞市場近年來快速崛起,消費市場規模不斷擴大。歐洲市場則一直是全球高端文化、創意產品的重要消費市場,歐洲消費者對產品品質、設計和環保性等都有較高要求。
在行業內持續深耕,創源股份有實力也有能力滿足新興市場消費者多樣性需求。另一方面,創源股份也有望通過新市場的開拓擺脫對單一市場的高度依賴,進一步通過更積極的市場布局突破發展瓶頸。
根據公司披露的數據,2021年至2023年,創源股份在中國境內的營收占比分別為3.70%、2.74%、2.58%;在亞洲(不含中國)的營收占比分別為1.73%、1.18%、2.06%;在歐洲的營收占比分別為5.11%、3.76%、5.04%。這組數據可以看出,相比北美洲市場,創源股份在中國、亞洲(不含中國)、歐洲等地區的營收占比相對較低,但也意味著公司未來在上述地區擁有極大的提升空間。
要實現對國內、東南亞和歐洲市場的有效拓展,產能就必須跟上。如果企業沒有足夠的產能來滿足市場需求,就會導致訂單交付延遲,影響客戶滿意度。
創源股份在越南設廠則顯得尤為關鍵,可以有效縮小公司在東南亞市場的銷售半徑,能夠快速響應市場需求,及時生產并交付產品。因此,創源股份選擇在越南設廠,精準契合了市場拓展帶來的產能需求。
充足的產能不僅為創源股份開拓國內、東南亞和歐洲市場提供了保障,還使得公司在市場競爭中更具優勢。截至2024年上半年,創源股份越南生產基地實現營收1.3億元,保持穩健增長。創源股份表示,公司一直在努力提升越南生產基地的產能,并根據市場情況未來可能進一步擴大產能。
覽富財經認為,創源股份產能出海這步棋,走得早,走得對,其眼光之長遠,讓市場為之擊節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