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對于汽車檢測企業而言,將自身業務投射在整個新能源汽車行業,可謂是站在風口,恰逢其時。
3月1日,《新能源汽車運行安全性能檢驗規程》(以下簡稱“新規”)正式落地實施。
無論新能源汽車還是燃油汽車,新規都在年檢周期、年檢流程、年檢方式等方面做出了新的調整。特別是新能源汽車,新規將新能源汽車“三電”(電池、電機、電控系統)納入必檢范疇,運營類新能源車輛檢測標準則更為嚴苛。
新規被視為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的“助推手”,對新能源車企、車檢企業提出更高要求的同時,也再次規劃出新的成長空間。
近乎同時,安車檢測對外發聲稱,公司現已根據新能源檢測標準,研發出新能源汽車檢測設備及系統,并在公司內部檢測站完成試運行,且具備量產條件。
市場規模將超過160億元
2008年,比亞迪推出了第一輛新能源車F3DM,開啟了新能源車進入中國市場的步伐。隨后,新能源車如滾滾浪潮,沖刷出中國汽車行業的新格局。
根據中汽協數據,近年來,新能源汽車的銷售占比逐年提升,2022年新能源汽車新車銷量占汽車新車總銷量的比例為31.6%?;?2023年比例為31.7%?;2024年該比例上升至40.9%。
乘聯會預測,2025年,新能源汽車與燃油汽車的銷售比例預計為66.8%比33.2%,新能源汽車銷量將達到1565萬臺。
海量的銷售也促使新能源汽車的保有量不斷增加。截至2024年6月底,我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到2472萬輛,預計未來幾年還將持續增長。
隨著保有車輛陸續進入安全檢測與車輛維修維護階段,新能源車檢測市場也得到進一步催發。2022年,全球新能源汽車檢測服務市場規模約為26.86億美元,同比增速為29.26%。其中,中國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檢測市場,同一年中,?中國新能源汽車檢測服務市場規模約為88.26億元,預計到2026年將超過160億元。
增量市場“來了”
對于汽車檢測企業而言,將自身業務投射在整個新能源汽車行業,可謂是站在風口,恰逢其時。
一方面,為了滿足新能源汽車不斷升級的技術要求,企業需要不斷引進和開發新的檢測技術和設備,進而促進了技術創新和設備升級。
例如,此次新規的具體檢測內容增加了充電過程中電池的溫度波動、電池組的整體電壓水平,以及充電結束后單體電池的電壓均衡性等關鍵參數。這就代表了檢測對設備精度與性能、數據監測與記錄、特定溫度、絕緣與兼容性等方面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另一方面,市場上新能源汽車的數量不斷增加,直接拉動了新能源汽車檢測服務需求,檢測企業面臨更大的市場空間,業務機會顯著增多。
根據數據,2020年至2024年,新能源車銷量分別為136.7萬輛、298.9萬輛、949.5萬輛、1286.6萬輛。尤其是2024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年產量首次突破了1000萬輛,成為全球首個新能源汽車年度達產1000萬輛的國家?。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新能源民用車年檢周期為?6年一檢,10年一檢,10年之后每年一檢;新能源營運車輛則為5年以內每年檢驗1次,超過5年的,每6個月檢驗1次;新能源載貨汽車為10年以內每年檢驗1次,超過10年的,每6個月檢驗1次。
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門關于組織開展公共領域車輛全面電動化先行區試點工作的通知》中提到,2023年至2025年,試點領域新增及更新車輛中新能源汽車比例顯著提高,城市公交、出租、環衛、郵政快遞、城市物流配送領域力爭達到80%。
簡而言之,就是截至2025年,新能源城配車輛新增占比要力爭達80%。
因此,預計從今年開始,新能源車檢行業需求將頗具想象空間。且在新能源車銷量一年勝似一年的情況下,其市場前景將給任何一個布局新能源車檢的企業以新的賽道和增量。
根據市場監管總局公布的2023年度檢驗檢測服務業統計數據,截至2023年底,我國汽車檢測站的數量已達15760家,按照目前新能源車檢測行業如火如荼的發展趨勢,預計未來上述檢測站均面臨設備升級的需求。
據了解,新能源車年檢單條檢測線路,設備費用約在100萬至150萬之間。照此計算,全國設備升級市場容量約在157.6億元至236.4億元之間。這一巨大的市場需求,無疑將為檢測設備制造業及其相關產業帶來巨大的發展動力。
華金證券認為,作為機動車檢測設備行業的龍頭,安車檢測的市場份額領跑于行業,是國內最大的機動車檢測服務商。由于檢測系統是硬件和軟件結合的一整套系統,存在兼容問題,華金證券進一步稱,這將使得存量客戶粘性較強,安車檢測在新能源檢測設備依舊保持較高市占率。而聚焦新能源車賽道,橫向布局多個業務,或將為安車檢測帶來增量,打造新的業績增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