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5G網尚在進階普及階段,6G網則處于探索階段。
通信技術發展之快令人感嘆。
《北京市5g規模化應用“揚帆”行動升級方案(2025—2027年)(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方案”)公開征集意見。其中提到,全面增強5G規模應用的產業支撐力、網絡服務力和生態協同力,支撐新型工業化高質量發展適時探索6G應用發展方向,開展6G應用先行先試。
在該消息刺激下,3月5日,A股6G概念拉升,本川智能、創遠信科、隆盛科技、三維通信、興森科技、碩貝德、金信諾等成分股股價上漲。
多層面秒殺5G
事實上,目前,5G網尚在進階普及階段,6G網則處于探索階段。
方案中提到,到2027年底,北京市將構建形成“能力普適、應用普及、賦能普惠”的5G發展格局,全面實現5G規?;瘧?,提升5G賦能千行百業應用水平,成為國內領先的5G應用標桿城市。
5G個人用戶普及率基本達到100%,5G網絡接入流量占比超75%,5G-A應用部署加速推進,5G及5G-A新消費新體驗不斷豐富。面向工廠、醫院、景區等重點行業領域打造應用示范項目,帶動行業數字化轉型升級。工業領域規上企業5G應用滲透率達50%,5G RedCap、5G物聯網部署持續深化,終端連接數超400萬,加速賦能生產、生活和城市管理。
相比于5G,6G的傳輸速度預計將達到每秒1Tbps(太比特),這是5G速度的100倍以上。
目前,5G的理論峰值速率約為每秒10Gbps(吉比特),而實際使用中可能達到每秒0.1到1Gbps。6G的速度提升意味著用戶可以在極短的時間內下載大量數據,例如,下載一部高清電影可能只需要幾秒鐘。
此外,6G將實現更低的通信時延,從毫秒級降低到微秒級,甚至更低。相比之下,5G的時延已經降低到毫秒級(約為1毫秒),而4G的時延約為50毫秒。更低的時延對于實時通信、遠程醫療、自動駕駛等領域至關重要,可以確保信息的快速傳輸和準確響應。
可以說,在覆蓋范圍、連接密度的增加、網絡可靠性的提升、新興技術的融合、應用場景的拓展等方面,6G都明顯優于5G。
助推6G發展
有分析認為,6G將助力萬物互聯走向萬物“智”聯。
出于對6G的重視,國家將6G技術列為前瞻布局的重點領域,在《“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和《“十四五”信息通信行業發展規劃》等文件中,明確提出前瞻布局6G網絡技術儲備,加大研發支持力度。
在2025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提出要建立未來產業投入增長機制,培育6G等未來產業,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
同時,國家通過設立專項科研基金等方式,加大對6G技術研發的資金支持,用于支持6G關鍵技術研究、試驗平臺建設等項目。并通過加大對用于6G技術研發的實驗室、測試平臺、試驗場等科研基礎設施的建設投入,整合各方資源,提高研發效率。
從地方來看,今年以來,多地提出加速6G產業發展。其中,北京市發改委表示,將超前布局6G產業;上海也提出圍繞6G等戰略前沿領域,強化前瞻性、戰略性、系統性、帶動性研究布局。
據悉,目前,已明確了6G的六大應用場景,包括沉浸式通信、超大規模連接、極高可靠低時延、人工智能與通信的融合、感知與通信的融合、泛在連接。
多巨頭積極布局6G
目前,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等運營商,以及盛路通信、世嘉科技、信維通信、三維通信、太辰光、盛科通信等眾多通信設備、芯片、器件供應商,都在6G領域進行了積極的探索與布局。
中國移動啟動了打造6G開放試驗服務系統的工作,支持Sub 7GHz頻段,進一步提高網絡帶寬和速率,單用戶峰值速率可達6.43Gbps。得益于毫米波頻段,中國移動的6G網絡還將實現亞米級協作感知精度。
高通在2025年公布了6G無線技術發展計劃,宣布將專注于6G無線技術研發,并支持FR3頻段。高通還致力于將AI融入網絡,提升網絡效率和用戶體驗。
英偉達推出了全球首款融合AI與6G通信技術的終端芯片組Rubin G100,支持300GHz高頻段傳輸,實測峰值速率相較于現有的5G芯片提升了200倍,為6G技術的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金信諾在6G領域包括相控陣技術、毫米波技術等做了儲備,并與業界主要的無線通信公司和衛星通信公司都有相關交流和合作。
通宇通訊針對6G技術的研究處于規劃預研階段,有一定技術儲備和積累,在業界最先推出了多系統天線獨立電調的解決方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