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藍鯨新聞5月10日訊(記者 敖玉連)與滬深300ETF“同甘共苦”13年后,華泰柏瑞總經理韓勇在臨近退休年齡,提前離任。
5月9日晚間,華泰柏瑞發布高管變動公告:因工作調整,韓勇不再擔任總經理。在總經理空缺期間,暫由董事長賈波代行總經理職務。
韓勇的職業背景多元,橫跨券商投行、監管、公募。公開履歷顯示,韓勇獲北大經濟學博士學位,職業早期曾在君安證券和華夏證券做投行業務,后在證監會基金監管部任職。2007年,加入華安基金做副總經理,2011年底加入華泰柏瑞,任總經理。
受命于危難之間
2011年底,時任華安基金副總的韓勇加入華泰柏瑞,擔任總經理,彼時的華泰柏瑞正被內憂與外患包圍。
對內,公司剛經歷了一場內部管理風波,矛頭直指前總經理陳國杰。對外,公募大發展,成立超過7年的華泰柏瑞止步不前,規模徘徊在300億以下。其實公司早早就在做ETF的創新,2006年就推出了上證紅利ETF,這是全市場第一只紅利主題ETF,也是第一只“Smart Beta”產品,現在看來非常超前,但在“主動為王”的時代,并沒有濺起太大水花。
韓勇加入華泰柏瑞時,正值公司第二只ETF,滬深300ETF發行前夕。監管、機構對這一新產品非常重視,其創新意義在于首只跨市場ETF,在于可以做期現套利。
滬深兩所各一只產品發行,華泰柏瑞滬深300ETF在上交所上市,嘉實滬深300ETF在深交所上市。兩家公司的實力懸殊巨大,華泰柏瑞彼時規模僅有130億元,排名后50%。而嘉實規模是其十倍有余,達1370億元,僅次于華夏是全市場排名第二大的公募基金。
而在這場實力懸殊巨大的掰手腕較量中,華泰柏瑞卻憑借上交所加持、產品創新(跨市場T+0)等各種原因,最終首募規模高達329億份,成為彼時規模最大的股票基金。
滬深300ETF2007年就籌劃設計,到最后發行,歷時五年。按時間線看,韓勇在申報和設計中功勞不多,而實在發行和后續持營全程參與。據彼時媒體報道,韓勇在發行期曾給全體員工,發了一封名叫《讓我們把握命運爭取最后的成功!》的內部郵件,寫道:
“兩只滬深300ETF的發行競爭,注定成為中國證券市場發展歷史的重要一頁,我們華泰柏瑞現在天時、地利、人和,各種有利的外部因素幾乎占盡,擊敗強大對手的千載難逢的機會來了!”
在本次牽頭發行滬深300ETF之前,韓勇已經在ETF大戶華安基金積累了較多經驗。曾通過拆分、發行聯接基金、設計股指期貨解決方案的三大策略,將華安的上證180ETF規模從幾億元催生成為超百億的主流ETF。
守得云開見月明
不過,華泰柏瑞滬深300ETF發行戰的風光并沒有延續多久。產品上市后就遭遇大量贖回,2013年至2017年,長期在200億以下徘徊,韓勇也坐盡冷板凳。
一方面,華泰柏瑞的先發優勢不再,嘉實滬深300ETF規模一度超過華泰柏瑞。例如,到2014年底,嘉實300規模459億,華泰柏瑞338億,新起之秀華夏滬深300ETF規模也有285億。
另一方面,其他指數追趕勢頭也很猛。例如,老前輩華夏的上證50ETF,常年在300億以上,華安上證180ETF也在200億附近,后生南方中證500ETF也來勢洶洶,常年在200億上下。
但華泰柏瑞滬深300ETF的流動性向來同類中是最好的,哪怕規模曾一時落后。
以2014年為例,嘉實滬深300ETF的規模最大,但年內日均成交額4億元,而支持T+0的華泰柏瑞滬深的日均成交高達15億元。回到最近一年,華泰柏瑞滬深300ETF的日均成交額高達53億元,第二的易方達滬深300ETF日均成交17億元,不及華泰柏瑞的1/3。
長期維持良好的流動性,華泰柏瑞終于在2023年國家隊救市時迎來了高光時刻。2023年8月,華泰柏瑞滬深 300 ETF 規模突破千億大關,成為全市場首個千億級的寬基 ETF。從0到第一個1000億,華泰柏瑞滬深300ETF走了11年。
而后產品開啟吸金加速度,2024年3月突破兩千億,2024年9月突破三千億。第一個千億,華泰柏瑞走了11年,第二個千億耗時7個月,第三個千億耗時6個月。
截至目前,華泰柏瑞滬深300ETF規模已有3783億元。據晨星MorningStar統計,截至2024年底,華泰柏瑞以643億美元的管理規模,位居全球第23大ETF提供商。
臨危時受命,韓勇做華泰柏瑞總經理的14年間,始終與滬深300ETF這只基金深度綁定,也將華泰柏瑞從排名后50%的小公募,逆襲成非貨第8的ETF大廠。
如今韓勇提前退休,華泰柏瑞如何再造大單品、能否延續滬深300ETF背后的長期主義觀念?下一任總經理的任務不可謂不重。